差距明显但结果难料的对决
华表奖提名名单发布那一刻起,网络上的争议就没有停下来过。主流的观点有两种:一是张译毫无悬念二封,二是王一博“踩着”张译拿奖。
从作品和表演来看,张译没有输给王一博的可能,而且《三大队》非常“符合”华表奖的口味,所以许多网友都认为爆冷概率几乎为零。

好在“爆冷”的局面并未在华表奖出现,颁奖嘉宾念出获奖者名字时,坐在张译身边的沈腾和成龙,都笑着为他鼓掌,祝贺他二封华表影帝。
百亿影帝也怕自己“不够好”
纵观张译的事业发展,不难发现“分水岭”是《鸡毛飞上天》。在此之前,他演的角色大多是配角,余丁导演不仅给了他演男主的机会,还助力他接连斩获白玉兰和金鹰奖。

他说演的戏越多,合作的导演越多,越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,这里的“不足”,指的不是演得不好,而是“不够好”。
每次发现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,该有的深度怎么也达不到时,他心里是很难受的,因为演员最怕导演说的一句话,就是“就这样吧”。
电影人离不开土壤
从2020年起,每年至少有四部张译主演的作品上映或播出,刚开始的时候,观众是喜闻乐见的,后来却变得越来越“不耐烦”。

相信张译也看到了网络上的差评,所以才会在华表奖采访中,提到“好的电影人需要土壤”,他必须先停下来感受生活,有所积累以后,才能呈现新的东西给大众。
毫无疑问,张译的选择是正确的,他已经是拿奖无数的百亿影帝,代表作品数不胜数,现在的他应该追求的,绝不是票房或奖项,而是角色的深度和作品的厚度。